《网球》课程教学大纲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1-23
浏览次数:
411
适用专业: 公共体育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学 时 数: 36 学 分 数: 1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大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增强调控情绪和抗挫折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培养关注和参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事务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主要掌握正手平击球,反手切削球和发球,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网球运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大纲制定以《徐州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规定和精神为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网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来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1、选编教材应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从实际出发,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充分考虑我校的地域、气候、传统项目、场地、器材、设施情况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的衔接。 3、具有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大纲的建立符合要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和智力的优势,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掌握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线的教材与教法体系。 4、汲取现代体育项目、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四、大纲实施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到以发展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技术和人体基本技能教学相结合。 2、理论课教材旨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明了体育的科学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卫生保健知识,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组织竞赛方法等。用以指导自身身体锻炼和提高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 3、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加强心血管系统的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态机能都有提高和改善,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了解发展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专门练习的正确做法及其对健身的作用,并将其恰当的安排在专项教学中去。 5、注重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教育和管理。科学对待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技术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思想、体育道德作风及意志品质教育。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一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六、教学内容纲要 (一)基础体育理论: 一年级: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 (第一学期) 第二章:运动与心肺功能 (第一学期) 第三章:运动与肌肉健美 (第一学期) 第四章:运动与疲劳 (第一学期) 第五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 (第二学期) 第六章:营养与健康 (第二学期)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二学期) 第八章:生活与健康 (第二学期) 二年级: 第一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第三学期) 第二章:体育与健康 (第三学期) 第三章:体育锻炼 (第三学期) 第四章:体育运动竞赛(第一二节) (第三学期) 第四章:体育运动竞赛(第三四节) (第四学期) 第五章:大学生体育生理心理特征 (第四学期) 第六章:奥林匹克运动(第一二节) (第四学期) 第六章:奥林匹克运动(第三四节) (第四学期) (二)专项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随堂进行) 1、简介网球运动的概况 2、网球规则与裁判法 3、网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 (三)实践部分: 1、握拍法, 2、击球步法 3、正手平击球 4、正手上旋球和切削球 5、反手切削球和反手上旋球 6、发球。 七、教学进度 表二 教学进度表
八、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课程考核结构: 表三 课程考核结构表
注:在选项课中, 其中达标占60%,技评占40%。 (二)素质考试:内容与要求见《徐州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及管理》。 (三)专项考试: 1、正、反手平击球(20分) 学生下手发球,以双方来回球数评定成绩。
2、发球(20分) 左、右区各上手发球5次,进入发球区为有效,有效发球次数为考试成绩。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应圣远等,网球(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二)主要参考书: 1、周海雄等,《网球教程》,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中国网球协会,《网球竞赛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张学军,《现代网球运动实用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
官网 Copyright © 2014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电话:0516-83403575 邮政编码:221116 E-mail: tyxy@jsnu.edu.cn 管理入口